【原】心理学科普丨为什么你总是不相信自己?
有一位听友在后台私信:
她说自己好像有习惯性退缩,遇到挫折和挑战就会觉得自己肯定克服不了,但朋友和家人都觉得她是可以做到的,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不行。
而且总是想要询问别人的看法和意见,不敢自己做决定。
如果一件事她的感受跟别人的评判不一样,她总是倾向于听从别人的判断,即便后面事实证明她的直觉是对的,她下次还是不敢自己做决定。
因为她老是觉得自己做得选择可能是错误的,就像上学时她自己算出的答案她不相信,非要跟别人对一对,要一样她才能放心,如果不一样,她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算错了。
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跟这位听友一样呢,对自己总是不信任。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有多种原因:
比如你的归因倾向出了一点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们遇到某个问题或者做某件事失败了,会分析里面的多个因素,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他人的,还有的是环境的。
但你可能会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才导致这一结果的发生。
这种归因方式会让你觉得自己就是不行的,成功只是偶然碰上的。
还有可能是你自尊心比较脆弱。
你特别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想要让别人认为你是优秀的,是不出错的。
为了维护这一形象,你就会避免一切可能让你失败的情境。
有句话叫作不去做就不会错,你的逃避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维护了你的形象以及自尊。
做了那就是实打实地告诉所有人你行还是不行,但是不做就可以找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来安抚自己:
“我只是没有去做,我做了没准结果会很好”。
此外,你的过去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丨如果你之前长期生活在一个备受贬低和打压的环境下,那么你是很难有自信的。
你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是蠢笨的,这种对自我的错误偏见会让你惧怕一切挑战。
丨除了高压环境,过度保护也会导致这一情况。
也就是说之前你可能被保护的很好,身边人对你传递出一种不信任:
他们总说你不能独立生活,不能一个人处理好事情,久而久之你也就内化了他们对你的看法,认为自己确实无法独立生活,无法应对那些困难和挫折。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你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着手:
第一:重视自己的感受和判断
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会产生很多想法和判断,你之前的习惯可能是立刻去询问别人的想法和建议,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无巨细地都告诉对方,然后问对方是怎么看的,问对方觉得自己可以怎么做。
其实你自己是有想法和判断的,只是你已经习惯去寻求他人了。
那从此刻开始:
学着去改变这个习惯。
你可以虚拟出一个人,这个人其实就是你自己,你去问问他(她),他(她)的想法是什么。
借着这个方法,把你本身的感受和判断做一个梳理,考虑你有多少个选择,以及每个选择潜在的利弊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处事习惯,别人的想法未必适用于你,但你肯定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所以试着自己去做决定。
可以先从小事开始,让自己逐渐摆脱依赖别人的习惯。
第二:提升你的自信和自尊
实际上如果你做到了第一点,那么你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逐渐变得自信。
你会发现自己更有力量,也更有应对能力了,这都是在小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借用心理暗示的力量。
当你想要逃避,或者又开始怀疑自己时,可以反复跟自己说:“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
记住一定要说出来,可以小声,但是要说出来,语言的力量是很强的。
之前他人的否定可以让你怀疑自我,那现在你的自我肯定也可以让你变得自信。
长期坚持下去,相信我,你会发现你不会再那么害怕挑战和挫折。
最后,柠檬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