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 学院概况院系设置校区地图科研兴校教学管理党团建设民主管理政策动态招生简章考试提醒
新 闻 学院新闻开课通知教学互动他山之石教育新闻就业动态学习资料你问我答师资力量学生活动
四川电大 | 成都电大 | 公交驾校 | 职业培训 | 理工夜班 | 理工白班 | 爱华学院 | 华旅留学 |
 当前位置:主页 > 教学管理 >
新闻分类
教学管理
2017年9月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启动新高考改革 扩大选择权后该
发布时间:2017-08-24  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发布中心
2017-08-23 19:54 来源:搜狐教育

原标题:2017年9月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启动新高考改革 扩大选择权后该注意什么?

2017年6月7日,浙江宁波北仑中学考点,浙江新高考语文科目考完,考生面带微笑走出考场。2017年高考,浙江采用新高考的第一年,最核心的内容是打破以往高考文理分科的考试模式,由于三门选考科目此前已考完,浙江考生这次只需在天半时间内考完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东方IC/图)

全文共6262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 总体看来,这一轮高考改革,重点是科目改革,而没有触及录取制度改革,但最终仍是按考生的科目总分排序、结合志愿进行录取。在没有对高考录取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下,扩大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权,会让选择权的落实受限,也会诱发新的应试倾向。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作者: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浙江和上海今年的高考录取,总体看来,虽然浙江省出现了极少数考生的“误报”志愿事件,但是,两地作为我国高考改革的首批实验省份,第一轮高考实验较为平稳收官,不论是浙江实行的分段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还是上海实行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录取,最终投档、录取结果,都基本符合考生的期待。

从2017年9月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将在浙江和上海之后启动新高考改革。在这时,分析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中还需要改进的一些问题,对于接下来进一步完善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以及推进全国新高考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高考扩大了学生五项权利

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都是按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的,具体改革内容包括:实行3+3科目组合,文理不分科,外语科目一年多次考,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等等。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

这轮高考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7选3),上海是3+(6选3)。科目改革在高考改革方案推出时,被赋予很多的意义,主要就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具体包括:

其一,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不像以前3+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只有2选1,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学科兴趣来选择科目。

其二,扩大学生课程选择权。以前学生都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班里学习,现在则实行选课走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课程学习选择空间。不能说是完全学分制,但很多高中都开始实行走班制。

其三,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外语科目考两次,选择最好一次计入高考成绩,全国各省今后都一样,因此学生的考试选择权扩大了。浙江省更进一步,7选3的选考3门也可以考两次,因此浙江有4门科目考两次,改革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比上海大很多。

其四,扩大学生学校选择权。新高考不仅有“3+3”科目改革,还有要求取消录取批次的改革。2017年浙江省取消录取批次,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填报本科和高职志愿(出现了学生志愿填报失误的“乌龙”事件,与此有密切关系,当然,这是说改革还存在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海2016年就取消了一本、二本录取批次的区别。取消录取批次,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不再按照批次、按照“身份”来选择学校,而要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其五,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权。实行新高考改革后,浙江和上海两地的高考志愿填报、录取发生了改变:上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录取,学生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可以填报4个专业,总共可以填96个专业;浙江省实行分三段填报志愿,每一段所在学生可以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

不可忽视的新高考功利倾向

从改革初衷看,新高考改革是为了全面扩大学生的权利,这也是恢复高考40年以来,高考改革一直坚持的方向。扩大学生的权利,要让学生有获得感。这些权利落地情况如何?客观而言,在有的地方、学校,学生的权利是落地了,但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学校、学生、社会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新高考,有的地方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部分学校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新高考。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但调研显示,大多数学校能提供7到8个组合给学生选择已经非常不错了。学校认为,如果要给学生提供这么多的科目组合选择,意味着必须开设更多的课程,也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可学校师资不够!——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研究显示,要落实新高考改革方案,教师要增加30%,如果实行大规模的走班制,则需要有更高难度的学校管理,最重要的是,不管怎样选,学校必须关注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如果最后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学生还是不满意。

有的学校就采取“套餐制”,结合学校师资情况,给学生设置几个科目组合套餐,供学生选择,距离实现学生充分的科目选择,还有很大距离。

浙江省有4门科目考生可以考两次,高二就有两次选考机会,结果导致有部分高中在高一时,同时进行8门选考科目的学习。意图很明白,就是争取让学生高二完成3门选考考试,之后就只学语数外。

上海每门选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且高二只安排了生物和地理两门科目的选考,其他科目的选考则安排在高三下学期。有的学校明确告诉学生,必须在高二把这两门干掉,或至少考掉一门,否则高三要3+3,很难和其他3+1的学生比拼。

外语科目有两次考试,按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其中一次。但从实践情况看,上海参加秋季高考的学生,至少95%以上两次考试都参加,第一次100%都参加,第二次,只有极个别没有参加(有一所高中,高三毕业生400名,只有4人没参加,而且这4人准备出国留学,要学习德语)。一是学生觉得多考一次,可能考出更高的分数,有的学校也告诉学生,第二次除非特殊原因,必须参加。

其次,学生和家长也以功利态度来对待。新高考改革设计,没有打破一个基本框架,就是按照3+3的总分进行排序、录取。所以学生在选择科目时,首要关注的还是哪一个科目组合会得到高分,很多学生在选择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包括学科兴趣、未来的大学兴趣和专业兴趣)。

笔者到浙江一所非常好的高中调研,这所高中的校领导告诉笔者,他们学校今年高考非常吃亏,为什么吃亏?因为这所学校原来是传统理科强科学校,很多学生因此选了物理、化学、生物,结果他们学校得3A+这个等级的学生很少(每门选考科目按百分比计等级,前1%计A+,2%计A,一共分为21个等级,在高考录取时再折合为分数,每个等级相差3分,A+计入高考的分数为100分,3A+是指3门选考科目的等级都是A+,3门选考科目计入高考分数为300分),还比不过其他原来比本校成绩差的学校学生,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有不少不选物理,而选地理或技术。

来自浙江省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高考共有29.13万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学生只有8万多,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0%多一点。而2016年,选择理科综合的学生占63%。实行新高考之后,选考物理的学生几乎减少一半。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意选物理?主要是觉得物理科目比较难,和高手比拼得到的等级不高,会影响高考分数,虽然有的高校的专业明确要求需要选考物理,但这些学生的考虑是宁愿考更高的分数,选好的大学,而不是选好的专业。这一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会引起基础教育质量的下降。

第三是社会功利对待新高考。今年浙江高考成绩公布后,媒体马上关注的还是高考状元,这名状元物理化学生物三门是3A+,被媒体解读为3科满分,这是和改革背道而驰的,因为这三门是以考生的百分位计等级,目的是为了扭转每分必究,可是,却又被解读为分数了。因此,针对计等级的改革,学生和家长质疑,既然最终录取看分数,为何考试时计等级呢?

高考改革中,文理不分科是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希望避免学生过早分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可是,为应对选考,选科基本上在高一就进行,“分科”反而提前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考改革将推进4+x科目组合,在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之外,由学生在其他科目中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任选X门。如果针对中高考改革导致的功利选科的问题不解决,有可能从初一起,学生就开始选科、分科了。比如一个偏理科学生,就主要选理科科目,文科达到基本合格要求即可。

被功利对待的制度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高考改革被功利化对待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高考改革方案本身,仍有改进空间。总体看来,这一轮高考改革,重点是科目改革,而没有触及录取制度改革,也就是说,考试科目调整了,增加了考试次数,但最终仍是按考生的科目总分排序、结合志愿进行录取。

在实践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中,都有部分学校进行自主招生试点和“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所谓“三位一体”,即高考成绩、大学面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三者综合起来进行评价),但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所占的比例相当少。而且,目前的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还是和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自主招生仅是给获得资格的学生一定的录取优惠,而综合素质评价是对按1.5∶1投档(即如果招100人,拿150人档案)进高校的学生再进行面试考察,按高考成绩、面试考察成绩和中学学业成绩录取。在按总分录取的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科目选择权、考试选择权,反过来会制造一些混乱局面。

比如,浙江省给考生的选考科目提供了4次考试机会(高二两次、高三两次),学生可从中选择两次。从考生选择权角度看,这样的改革似乎扩大了考生权利,但存在两方面问题。一、这刺激部分学校、学生,在高二时就把选考科目考掉,这无疑冲击了高中教学秩序,也把高考延续到整个高中三年,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就是为最后录取做准备。另外,如果选考科目是按百分位计等级,是不适合考多次的,因为每一次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情况不同,比如甲乙两组跨栏比赛,A组有刘翔,B组没有刘翔,但AB组的第一名、第二名是等值的,那就会促使学校、学生对考试做功利的选择。

上海所有选考科目只考一次,放在高考之前,因此,没有整体影响到高中教学。浙江的改革,让所有考生从高一开始就准备高考,拉开了战线,这是必须注意的。在没有对高考录取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下,扩大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权,会让选择权的落实受限,也会诱发新的应试倾向。

其次,是改革配套措施没跟上。至少几方面配套改革,是明显缺乏的。

一是政府部门应结合新高考,解决学校的师资、场地等问题,新高考实行选课走班,对高中阶段的师资、场地条件有很更高的要求,如果师资不足,选课走班就难以走下去。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上海,推进新高考改革之后都师资、场地不足,在其他地方这一问题会更加突出。

扩大学生选科权利,需要学校有充分的资源配合。上海和浙江进行第一轮改革时,缺乏一个准备过程,结果师资、课程、教学、管理都边走边摸索。接下来,其他省市进行高考改革,应该有后发优势,这就需要结合上海和浙江推进新高考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可目前来看,其他省市还没有针对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要求,在师资、课程建设上做出实质调整。比如有的高中,一个年级招三千多人,人数是上海一个年级的八九倍,这么庞大的规模,怎么走班?这些问题必须未雨绸缪。

其二,高中学校要根据新高考,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是学生理性选择学科、选择考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独立性,适应新高考选课走班,完善新的学校管理方式的需要。

其三,大学的招生、培养要做出改革。针对新高考3+3科目组合,大学每个专业要提出选科要求,从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改革实践看,大学提出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比较随意,有的学校只是考虑到增加学生报考,而不是按专业对学生学习科目的要求而设置选科,提出的选科要求比较随意。另外,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需要部分大学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改革,过细的专业设置,不但会增加学生选择的难度,还会导致高校不同专业录取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分差。

其四,独立学院办学改革。独立学院仍冠母体校的名字,导致有部分学生搞不清楚。在取消录取批次的整体改革中,要给所有学校平等竞争环境,就必须推进独立学院与其母体学校脱离。

完善高考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根据3+3科目组合在高中推进遇到的问题,提高高中办学标准,包括师资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校舍建设标准。根据新高考的选课走班要求,全国范围内的高中的生师比要确定为10为宜,各地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明确适应新高考改革的生师比,按照这一比例加强高中学校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目前,全国高中的平均生师比为14.95,北京为9,上海为9.45,浙江为12.92。如果按生师比10计算,推进新高考要增加50%高中教师,这是巨大的挑战。上海和浙江在推进新高考改革时,都觉师资紧张,那有的生师比达17的省市,师资缺口将特别大。

第二,在不改革高考按总分录取模式的制度框架下,实行多次考试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多次考试,服务的仍只是一次集中录取(这与国外多次考试、多次录取不同)。因此,建议浙江和其他将开始改革试点的省份,将选考科目的考试设定为一次,且安排在高三时进行。多次考试从实践看,只是看上去很美,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不但增加政府部门的组考成本,还增加学生的考试负担,拉长高考战线。

第三,谨慎推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改革。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需要学生有非常明确的专业兴趣,对大学和专业都十分了解,同时大学各专业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从当前情况下,这些条件并不成熟,相对来说,上海的院校专业组志愿,既满足3+3科目组合的需要,又能考虑到学校的专业特色,更适合在推进新高考改革时推广。

第四,要对大学专业的选科要求进行规范,组织大学开展专题研讨。大学专业的选科要求,将影响中学的选科,因此,扭转中学生的功利选科,要从大学专业的选科要求着手。目前的选科要求,会误导部分考生投机选择。

一种方法是,明确规定大学的专业可提出三种选科要求,偏理科专业要求物理科目,偏文科专业要求历史科目,再就是科目不限。

另一种办法是,从目前大学最多提出三个选科要求,考生只要满足其中一科即可(比如大学提出物理、化学、生物科目要求,只要选有其中一科即可填报),调整为大学每个专业提出三个科目要求,考生要满足其中两门才能报考。究竟怎样规范选科要求,要体现大学的自主性。这需要深入听取大学、中学的意见,不能把高中和大学割裂开来。

第五,高考改革必须坚持推进招考分离,只集中进行科目改革,将无法根本扭转应试倾向和功利选择。只要还实行集中录取制度,用单一标准来评价学生,高考改革不管怎么进行科目调整,改来改去,都可能原地打转。相比恢复高考制度的1977年,教育形势与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高考改革需要突破传统录取的架构,作出更大的改革探索。

在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中,上海的春季高考,是真正具有招考分离意义的改革。考生先参加统一测试,再参加学校的面试,一名考生可以申请两所大学,拿到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目前上海所有地方本科院校都参加这一考试、招生。但遗憾的是名额还有限,在2000名左右,如果上海本科院校50%以上的录取名额,甚至更高比例的名额都通过招考分离形式的春考录取,其他外地院校也逐渐参加,那么,招考分离的改革就可以扩大。

对于目前实行的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也应该以“招考分离”为原则,深化改革,具体而言,可将其逐渐与统一填报志愿、录取脱钩,改革为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实行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的高校,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要求的同学可自主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独立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申请学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学科特长(竞赛获奖)、中学学业表现、中学综合素质和大学面试考察成绩进行录取。

只有大学实行自主招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而不是把学生纳入一个分数标准体系排序、投档、录取,才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科,发展个性和兴趣。


上一篇:考研英语小课堂 - 一期一句(第21期)
下一篇:考研英语 ?真题长难句讲解0823

 

 


我要留言
姓名:
电话:
QQ:
内容:


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1 www.sctimesed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
成都高升桥东路(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驻成都市办事处内)  邮编:610000
电话:028-85096458,85052458 移动座机:13438079236  传真:028-85056498
蜀ICP备09022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