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 学院概况院系设置校区地图科研兴校教学管理党团建设民主管理政策动态招生简章考试提醒
新 闻 学院新闻开课通知教学互动他山之石教育新闻就业动态学习资料你问我答师资力量学生活动
四川电大 | 成都电大 | 公交驾校 | 职业培训 | 理工夜班 | 理工白班 | 爱华学院 | 华旅留学 |
 当前位置:主页 > 教学互动 >
新闻分类
教学互动
广东: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新师范”教师建设新局
发布时间:2018-02-24  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发布中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化广东教师教育改革,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 对此,教育专家有哪些观点与期望?我们一起来看看。
  
  《意见》指出,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抓住教师就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所有的改革都要靠教师。”在2月4日举行的一场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这样认为。
  
  而师范院校和师范生,是教师队伍最主要的生产车间和后备军。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要求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具体举措中,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又被置于突出位置。《意见》印发后,已有广东等地出台了相关政策,努力在进一步加强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建设方面破局。
  
  2月1日,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广东“新师范”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至2020年实现高职、本科、硕士师范生培养系统化,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院校和师范类专业,形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教师教育广东新模式。
  
  免费师范生作为过去几年我国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尝试,在《意见》中也被升级为公费师范生制度。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益明认为,过去近70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实践显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中国师范教育体系,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但是,在当前迈向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师范院校及其师范教育不能再停留于过去传统的计划体制之下,而是要与时俱进和创新改革,要将培养高尚师德与高素质专业能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自身发展目标。
  
  建立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
  
  在不久前召开的广东“两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在分析广东的教育现状时就曾指出,目前,基础教育在教育体系里面的比重非常大,学生将近1500万人,基础教育又分城镇教育和乡村教育。
  
  景李虎指出,对于城镇的教师队伍来讲,目前的问题主要是数量不足,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户籍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大量学生向城镇集中,而我们的教师编制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在城市里边,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按照生师比的要求来看,教师队伍的数量增加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而乡村教师队伍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比如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师在乡村教师队伍里面的缺额比较多。
  
  对此,《广东“新师范”实施方案》提到,要明确师范院校办学定位,优化广东师范生培养工作布局。坚持教师教育要以师范院校为主,师范院校以培养教师为主的原则,引导师范院校合理定位。
  
  具体的措施包括:广东省教育厅将支持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肇庆学院、韶关学院、嘉应学院等院校主要面向本区域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并且加大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培养。
  
  《方案》提到的师范类院校中,除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以外的5所师范院校都是属于粤东西北的高校,让这几所高校主要面向本区域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这与广东省师资分布不均有关,相对于珠三角地区,粤东西北地区高质量、高水平教师较少,同时优质教师资源又很难向粤东西北地区流动。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益明认为,加强大学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和互动,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大学服务于地方发展的责任所在。广东提出粤东西北的师范院校为本地区培养教师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实,这对这些地方师范学院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必须扎实培养适合本地教育需要、能够促进本地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教师。”朱益明说。
  
  这亦符合《意见》提出的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的要求。《意见》指出,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研究制定师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适时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非常令人振奋。”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说,现在我国高校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但是如果没有一流的师范教育,双一流大学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只有我们有了优质的师范教育才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出优秀的“苗子”,不断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
  
  《意见》指出,创造条件,推动一批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专业,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整合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凝聚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开设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创新教师培养形态,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造就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
  
  广东省《方案》则提出了校际合作培养教师的举措,提出要探索师范院校与职业院校、综合大学、理工科院校合作培养职教师资模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样的探索是可以的,但是要在各类学校的合作中明确主体是哪一方。如果合作主体不清晰,可能最后哪一方都会做不好。
  
  “比如在师范院校与职业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的合作中,如果职业学校做主体的话,就可能出现招生难的问题,很可能招不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如果是综合性大学来做主体,那和职业院校的合作要怎么进行,这些都要事先考虑好。如果是师范院校做主体,该怎么和综合性大学合作,这又是一个问题。”他说。
  
  公费师范生需有职业热忱
  
  “《意见》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个关键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过去,我们的文件里都没提到这样的高度,此次《意见》是对新时代教师提出的高标准要求。”顾明远在2月4日一场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研讨会上说。
  
  教师的素质水平决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而师范生的素质水平又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培养出什么样的教师。
  
  《意见》指出,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采取到岗退费或公费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改革招生制度,鼓励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院校的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或采取入校后二次选拔方式,选拔有志于从教的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
  
  《意见》还指出,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强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师范院校评估要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确保师范院校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业,严控师范院校更名为非师范院校。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确保教师培养质量。
  
  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从2007年开始实行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录取的免费师范生在上学期间免除一切费用,且每个月有一定数额的补贴。同时,免费师范生在招生时要与生源地教育局签署协议,承诺在本科毕业以后,回到生源地从事10年的基础教育工作。
  
  在青海省乐都一中任教的高三英语老师严培玲,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回家乡工作已经三年了,说起当初为何会报考免费师范生,她的回答是,父母希望她能找离家近点的工作,她也喜欢教师这个岗位。
  
  严培玲说,作为免费师范生,学校会提供比较多的实习机会,假期也有很多支教活动可以参加,到大四毕业前,学校的免费师范生还必须要参加四个月的实习才能顺利毕业,这些经历都让她在日后正式工作时更加游刃有余
  
  储朝晖认为,不要指望免费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免费师范生机制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比方说有些学生是以免费师范生的名义考进大学的,但是后来他又不想当教师了,不想履行协议了,我觉得免费就应有一个自主选择,愿意免费就免费,不愿免费也可以不免费。
  
  对于如何提高免费师范生履约率?储朝晖指出,提高履约率,一方面是要提高教师待遇,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招收那些真正热爱教师事业的学生,而不是那些仅仅把免费师范生当成跳板的学生。
  
  广东省《方案》明确指出,完善师范院校招生计划,实施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公费培养、定向从教、限期服务”原则,每年为粤东西北地区中小学培养一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学全科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
  
  多位专家表示,履约服务期的调整将提高有志于教师事业的学生报考公费师范生的积极性。



上一篇:四川省高校系统充分发挥优势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下一篇:江苏将增5个国土科普基地 拓展”厅校共建”平台

 

 


我要留言
姓名:
电话:
QQ:
内容:


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1 www.sctimesed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
成都高升桥东路(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驻成都市办事处内)  邮编:610000
电话:028-85096458,85052458 移动座机:13438079236  传真:028-85056498
蜀ICP备09022937号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