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所大学130余万在校大学生,这一直是武汉引以为豪的一件事。今年1月,武汉市提出,要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确保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
?而光谷成了年轻大学生们留下来的首选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表示,未来要突出国际人才自由港建设,争取到2020年,以20亿元资金累计撬动支持2000多个人才项目,并力争再吸引30万大学生落户光谷。
?四川小伙回老家念想被打消
?在长江电气智能产业园厂房内,每天可以看到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刘浩,拿着图纸,站在开关柜前,一根线一根线地检查,一颗螺丝一颗螺丝地拧紧。汗水不停地流,他也毫不理会。“长江电气是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我也希望在此更长远地做下去。”28岁的刘浩,2014年从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初入职场,应聘的就是长江电气技术专员岗位。为更快进入角色,他选择到车间一线实习,跟着师傅编线、拧螺丝,半年之后,因公司营销管理中心岗位有空缺,刘浩暂时放弃技术岗位,担任项目管理专员一职。从“门外汉”做到“项目行家”,刘浩用了3年的沉淀和总结。
?一个月前,刘浩又从驾轻就熟的项目管理岗位,回到车间一线,从最基层的质检员做起。
?长江电气人力资源部总监彭易告诉记者,刘浩的专业本身与电气对口,3年的营销管理历练,能让他更多地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产品的工艺改革和质量监管。“公司是从培养综合型人才角度出发,让刘浩这样有实力又肯干的人才,通过多元化的轮岗锻炼,加速成长。”“说实话,大学刚毕业的想法,就是找一家大企业,多学些知识和本事,等学有所成,就回四川老家陪父母、建家乡。”刘浩坦承,现在的他,已深深爱上武汉。“父母也很支持我留下来,因为他们知道我在这里工作开心、生活幸福,也相信我会为这份事业,拼尽全力。”
?“青春时光,总有些困惑,但更多的是精彩。”刘浩说,他很庆幸能选择青春、选择平台,他也更会用信念和责任,不负父母,不负韶光。
?“北漂多年,武汉才是我的家”
?大企业的留汉员工多,中小企业里的更多。
?“北上广深和东南沿海的就业机会多,且工资高、可以长见识。”几年前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李文杰一直这么认为,可就在今年初他还是选择从北京回到武汉发展,因为心底很清楚无论自己如何拼搏努力,北上广就业生存压力、消费水平使得他永远只是个北漂。
?回到武汉的李文杰,在光谷软件园里的武汉青禾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岗位是工程项目经理。在北京工作3年时间里,他从事的是舞台灯光、设备工程工作,但对青禾所从事的教育信息化行业非常认可,“武汉作为全国高校聚集地首位的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眼下,李文杰的工作内容就是在暑期把各项工程根据预算设计完成并交付,小伙子在灰扑扑的工地跟师傅讨论图纸、布线、安装。
?前7个月落户武汉大学生同比增两倍
?“作为青创板首批挂牌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青禾科技正加快吸纳各方人才的步伐,像李文杰这样的年轻人很多,他们带着自己的梦想,带着从一线城市学习回来的经验,建设自己的家乡,实现自己的梦想。作为企业主,我很欣慰。”青禾科技总经理罗朝雄说道。
?一项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武汉市共新办理落户8.4万人,较去年全年还增加2.8万人,是去年同期的2.3倍。其中,办理大学生落户4.2万人,是去年全年的2.3倍,较去年同期1.4万人增加2倍。
?8月2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召开新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武汉市委常委、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程用文表示,下一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要突出国际人才自由港建设,争取到2020年,以20亿元资金累计撬动支持2000多个人才项目,并力争再吸引30万大学生落户光谷。
?武汉,作为曾经的人才输出地,如今正一步一步用实际行动留住百万大学生,让他们爱上这座城市,并在武汉生根发芽。光谷,也将成为留汉大学生创业、成家的首选地。(周萍英 田萌 陈珉)
上一篇:放弃40万年薪 内江小伙回家传承家族技艺当木匠 下一篇:江西资溪:“栽种风景”美了村富了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