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题:从“相加”到“相融” 北京昌平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力”观察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陈凯星 熊琳 林苗苗
“稳定了社会,激活了媒体”,是区级媒体的独特优势。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北京市昌平区委率先在全市启动区级融媒体改革,以昌平App等新媒体终端为抓手,持续推动“问政民生”等移动政务改革。目前,区属媒体已经实现由“相加”到“相融”的转变,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北京昌平App问政民生 媒体融合助力“回天之治”
“你好!我是天通苑的居民。咨询一下小区堆积的垃圾什么时候能清理?”刚一上班,北京昌平App工作人员郭雅冬就从后台收到了用户“赵岩”在“问政板块”发来的问政信息。
“赵岩”居住的小区位于北京北部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常住人口达到86万,是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超大型居住区。随着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区域的更新改造,2018年8月,北京市发布《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回天之治”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郭雅冬当即拨通了属地天通苑北街道联络员万志如的电话,并通过App后台同步启动反馈机制,处理进程、反馈结果在线办理,还可以实时查询。
“我们马上和街道负责人、业务部门了解情况,很快就有了回复。”万志如告诉记者,垃圾堆积是因为当时垃圾处理厂正在进行改造,运转速度下降造成清运不及时。经过多方协调,当地开通清运绿色通道,相关部门连夜作业,6小时内即处理了60车垃圾共400余吨,突发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北京昌平App民生问政,是昌平区融媒体改革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北京昌平区率先启动融媒体改革,对区内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职能、人员、机构进行全面整合,将广电中心的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的报纸,网管办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全部整合到新组建的昌平区传媒中心。同时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新建“总编辑部”模式,统筹策划、采访、编辑、刊播和监测。目前,区属媒体实现了由“相加”到“相融”的转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
上线9个月问政千余次 移动政务不忘初心
“创建融媒体中心的初心,就是为群众服务。”昌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区级融媒体中心本质还在于顺应社会发展大势,秉承移动优先的原则,打造一个移动政务平台,依托北京昌平App平台,以“新闻+”为核心,有效整合政务发布、问政、服务等多重资源,让政府和群众“心连心”。
以“新闻+”为核心,政务发布延伸至百姓“手指尖”,政府群众“零距离”。“离地方党委政府最近,和百姓最亲,是区级媒体的独特优势。”昌平区融媒体中心主任刘晓梅告诉记者,融媒体改革作为当地“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人多次部署、大力推动,各委办局政务信息均在昌平App集中展示。同时,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融媒体中心整合中央、市、区各级政府发布的民生信息,通过专题页面置顶、定时弹窗等多种方式进行发布,精准打通“最后一公里”。
以“问政”为通道,即时互动两个舆论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黑摩的’占道、楼道小广告、冬季供暖……老百姓有啥事,再也不用去微博淘,刷一下App问政平台就知道。”昌平区网管办主任徐广强介绍,北京昌平App自2018年3月1日上线以来,共有效处理各类咨询、投诉、求助等信息1600余条。App后台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转给昌平区公众服务统一办理平台,并在每条信息后面标注处置情况,全程跟踪。责任部门接到任务单后,严格按照政务舆情处置工作机制的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并向网民反馈,基本实现了一般问题两天办结,复杂问题限期办结。
“吃穿住用行”全覆盖,以“服务”为抓手,提升用户黏性。“‘农业嘉年华’‘昌平美食节’‘爱老敬老评比’……这些有趣有益活动进一步增加用户黏性。”昌平新媒体中心总编辑魏妍娜介绍,北京昌平App服务板块先后开通“要结婚”“生小孩”等17项综合功能,实现了从“生老病走”到“吃穿住用行”全覆盖。线上推出的各类活动不仅丰富多彩、方便快捷,还配合推出很多优惠的线下活动,丰富了百姓生活,真正实现“一端在手、生活无忧”。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昌平App下载量已达31万人次,占昌平全部人口的15%。融媒体中心推出的“农业嘉年华”等区域重大活动话题互动量超过2000万,已成为当地最活跃的网上社群。
报道人员缩减35% 发稿量提升33% 融媒改革让区县媒体重焕生机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认为,随着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各地改革加速进行。北京昌平区先行先试,在聚焦百姓民生、激发媒体活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方面已发挥出积极作用。
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叠加效应提升媒体效能。昌平区传媒中心总编辑部总编辑王颖介绍,数据显示,人员缩减35%的情况下,新闻采集量却提高三分之一。以2018年报道区两会工作为例,往年不同媒体总计要派72名记者参与报道,整合后47人即可。既写稿、又拍视频还能制作H5等融媒体产品的记者越来越多。
聚焦党政机关重点项目工程,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据介绍,2018年,北京市大力推进回龙观、天通苑超大型社区治理,短短4个月时间,昌平融媒体中心播发文字、图片、视频647条,点击量超120万人次,涉及政策措施、惠民活动、社区服务、道路设计方案征集等多个领域,迅速提升了群众关注度和工作推进力度。
传统媒体新媒体全覆盖,两个效益双丰收,新闻队伍精神气又回来了。“在保留传统媒体基础上进行的融媒体改革,既覆盖新媒体人群,同时也考虑到读者年龄、阅读习惯、地域分布等不同需求,可谓各得其所。”据刘晓梅介绍,自2017年2月底启动改革以来至当年年底,中心收入3014万元,2018年实现收入4062万元,“昌平圈”等聚焦群众生活的官方微信公号,更出现商家排队抢广告的情形。“改革初期,我们对改革方向确实存在疑惑、担忧,但事实胜于雄辩。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又找回了读者,看到手机页面不断上涨的浏览量,大家的精神气又回来了。”传媒中心记者李阳说。
上一篇: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有哪些新看点? 下一篇:为祖国“追星”,就是“远望人”过年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