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 学院概况院系设置校区地图科研兴校教学管理党团建设民主管理政策动态招生简章考试提醒
新 闻 学院新闻开课通知教学互动他山之石教育新闻就业动态学习资料你问我答师资力量学生活动
四川电大 | 成都电大 | 公交驾校 | 职业培训 | 理工夜班 | 理工白班 | 爱华学院 | 华旅留学 |
 当前位置:主页 > 你问我答 >
新闻分类
你问我答
许光文:黄大年精神是一种激励 给教师团队提出更高要求
发布时间:2018-05-08  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发布中心
  “黄大年精神激励着大家,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本身要对自己有严格要求,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在履行实践黄大年精神上,把自己角色赋予的责任做好,我觉得就是最好的体现。”沈阳化工大学副校长许光文在“走进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对话沙龙上说到。   日前,“走进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对话沙龙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许光文教授作为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化工产业技术教师团队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许光文,沈阳化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973首席科学家,863计划洁净煤技术主题专家,国家重点专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总体专家组专家,Carbon Resources Conversion主编。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去年7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随后确定了首批20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让黄大年精神得到继承和发扬。作为首批入选团队之一,许光文教授表示对于团队来说有双重感受,一方面感到欣慰,是对团队之前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一种承认,但更多地感到是一种激励,是给了团队新的责任,新的起点,未来要做出更多的成绩,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许光文教授结合团队自身建设情况分享了自己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精神与内涵的理解,他认为,黄大年精神的重要特色是一心报国,建设富强的国家,促进民族振兴,促进人类幸福,保障国家安全,这种爱国之情、报国之心,不断激励着我们。“我们要做好教师,自身修养要好,从专业知识和行为准则、为人做事、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另一方面,在专业上真正地去指导学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作为教师应该把育人的工作做好,变成自觉的行为。而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则要日夜创新,踏踏实实针对社会的需求,国家的需求,务实地去追求创新和技术的落地,真正做出对社会,对产业有用的成果。”   谈及在本次会议上与其他兄弟院校交流的感受,许光文教授表示,未来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如何在不忘初心,科学研究和立德树人方面做的更好?在团队建设和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向国内一流院校多学习,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和交流,感受到沈阳化工大学作为全国两所化工大学之一,也有信心做出特色,做出高水平。   许光文教授介绍到,沈阳化工大学作为以化工为特色和优势的省部共建高校,秉承“强学力行,喻理求真”的校训,团队牢记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构建了“113”人才培养体系,即1个培养理念、1种培养模式和“3化”培养机制。1个理念是“成果导向(OBE)”理念,是迄今最先进的“需求本位”培养理念。根据“需求导向”“以学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要求,重构培养方案、改革课堂教学、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1种模式是CDIO模式,代表当今最先进的“职场本位”工程教育模式。通过学科拓展,创新了一套“113”愿景驱动、一套“113”能力基准、一套“113”行动纲要,形成了完整的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方法。“3化”机制指:校企“协同化育人”、专业“家庭化培养”和老师“个性化指导”,是创新的“学生本位”培养机制,实现了校内外多种育人资源的汇聚与融合、以及人才培养过程全要素的互动与集成优化。“现在有一种说法:新一代的大学生毕业以后能力不够,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这是目前整个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113’体系的创新性非常明显,也许是一种可行方案的探索。”他强调。   据悉,“走进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对话沙龙作为本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成果展的重要内容,从201个获奖团队中遴选7个团队作为代表,围绕师德师风、“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结合团队建设情况,开展深入交流。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和与会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嘉宾在联合发布了《武汉倡议》。



上一篇:汪拥军: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要求,为学生发展提供保证
下一篇:《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我要留言
姓名:
电话:
QQ:
内容:


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1 www.sctimesed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
成都高升桥东路(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驻成都市办事处内)  邮编:610000
电话:028-85096458,85052458 移动座机:13438079236  传真:028-85056498
蜀ICP备09022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