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大教育关键词”是长江教育研究院在每年年初对当年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前瞻性分析与概括,是对本年度很可能成为新闻热词所作的预测。
2016年3月,长江教育研究院首次推出“2016年度十大教育关键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2017年3月,长江教育研究院推出的2017年教育关键词中:教育“十三五”规划、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核心素养、研学旅行、推进双一流建设等成为年度热词。
2018年,长江教育研究院的研究认为,以下10个概念将成为2018年的教育关键词: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建设教育强国、发展素质教育、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探索建设标杆大学、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01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词语解释
是指党和国家作出的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形成背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含义分析
我们认为,进入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的首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巨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02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词语解释
是指从教育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深化改革,重点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其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缓解,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撑。
形成背景
2017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含义分析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是为了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内容所发布的意见,它明确了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等。
这份文件无疑是我国党和政府关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见,在未来数年甚至十年期内具有“纲领”意义,也是重要的工作指南。
03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词语解释
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国民素质、人才支撑提出的新要求出发,从不断加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教育变革提出的新任务出发,从努力实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时代和国家赋予的新使命出发,国家制定的一个从2020年至2035年加快教育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国的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加快教育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制定并实施教育现代化2035,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现代化2035,也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2035中国教育的认识、理解、展望与期盼。
形成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报告还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并提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
含义分析
未来教育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面向2035年乃至2050年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即将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教育要通过自身现代化引领国家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2035,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国民素质、人才支撑提出新要求出发,从不断加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教育变革提出新任务出发,努力实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时代和国家赋予的新使命。
04
建设教育强国
词语解释
教育强国是指教育综合实力、制度能力、培养贡献能力、国际竞争力强大并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
一般来说,教育强国都是国家教育能力强国,而国家教育能力则指国家在一定的制度体系下,依据自己的权力与权威,通过制定教育政策与规划,组织推进教育战略与行动,实施自身教育职能,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意图、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它具体包括教育战略规划能力、教育资源整合能力、教育价值引领能力、教育发展调控能力、教育问题治理能力、教育改革创新能力、教育培养贡献能力、国际教育竞争能力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国家教育能力就是建设教育强国。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则是提升国家教育能力、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形成背景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伟大梦想。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搞四个现代化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他在1985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要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2010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教育强国的思想,并强调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设教育强国,第一次写入中国共产党全会报告,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含义分析
我们认为,建设教育强国是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新定位、新使命,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新特征、新征程,必将成为未来几十年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南。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大起来”到“强起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是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2035年,中国要进入教育强国之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人才和智力基础。2049年,中国要居于世界教育强国先进地位。
上一篇: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都说点啥? 下一篇:两会:马化腾建议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网络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