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讯 4月14日,由中国教育在线、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主办的“新中高考改革背景下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山东站)”论坛在山东省实验中学举行。
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带来“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培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的主题报告。从改革的背景,未来教育模式以及课程改革的启示三个层面阐述了自己的精彩观点。
戴家干副会长表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政治上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邦的国策,而治国安邦的国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关注民生,建设小康,推进和谐,注重公平,以人为本。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现在面对的教育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是有学上就行,现在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
更主要的是,从教育来说,我们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重要的标志有两个,一个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现在面临的是攻坚战;第二个标志就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了普及阶段。去年是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有1.03亿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奠定了这样的基础。改革开放40年,吃的就是人口红利,不仅仅做人力资源的大国,更主要的怎么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的强国。新时代根本性的问题除了两个矛盾之外,要实现转移来解决这两个矛盾,靠的是什么?靠的还是人才。
我国40年来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下一步怎么办?就跟教育有很大关系。国家对教育优先发展,这一点来说,我国起步要比西方发达国家晚。2004年才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概念,到十七大才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才确定是建立人力资源的强国,也就是教育到底要干什么?尽管起步晚,但我国飞跃比较快。40年来,从我国整体的教育来说,以前我国高等教育院所800多所,如今3600多所;40年来,我国现在在校学生3600多万,世界上总量第一;40年前高考560万人,录取23万,录取率不足4%,现在报名人数900多万,录取700万,录取率在80%以上,到2020年毛入学率要实现50%。
戴家干副会长认为,我们未来教育模型一定要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特别是在立德树人,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推进课程改革,不再简单是高考科目的指导,同时要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做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30年的时候,在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一次重要讲话,谈到了教师要做中国梦之队的筑梦人。所以很大程度上课程改革,就是要实现这样一个梦想。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戴家干
今年的课程改革,有两大重要点,第一,提出了学科素养的概念,素养很大程度不仅仅是教学点,知识点,更主要是这个学科的语言逻辑、思维、历史和基因,要明白一个公式的今天、过去、未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举一反三。第二,就是必修学时从116个学分降到88个学分,剩下的变成了选修课,为什么要设选修课?就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人才,为了使每一个人都能成才,课程是很重要的,关系到孩子学业生涯的一生。学分降低怎么来实施,学校怎么来应对?戴家干副会长强调,从初中年级开始,我们的教育很大的模式是平面教育,也就是形象教育。到了初二,是学校的关键时期,因为课程加大了,首先是物理、化学、生物包括几何,这时候要培养孩子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逻辑空间等等,当大脑要形成这种思维的时候,我们要努力地帮助孩子适应,建立这样一个思维模式。过好这个关,对孩子的未来成长将有着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