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 学院概况院系设置校区地图科研兴校教学管理党团建设民主管理政策动态招生简章考试提醒
新 闻 学院新闻开课通知教学互动他山之石教育新闻就业动态学习资料你问我答师资力量学生活动
四川电大 | 成都电大 | 公交驾校 | 职业培训 | 理工夜班 | 理工白班 | 爱华学院 | 华旅留学 |
 当前位置:主页 > 他山之石 >
新闻分类
他山之石
三招助阵考生自信迎考
发布时间:2018-04-28  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发布中心
北京第二中学通州校区教师 王艳凤
  
  现阶段,大而全的备考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完成,对考生来说,小而精充实自己更为重要。考生要找准分数增长点,切忌陷于盲目复习,要消化掌握已有的知识,把漏洞补齐,把薄弱的环节夯实,该记的知识记牢。复习对老师和考生而言是高级认知活动,要有计划、有策略、有方法、有态度。而对计划要落实具体操作,死记硬背不长久,即使记住了也不会运用;只记知识不探究思路和方法也是不行的。考生在解题后提炼方法、诊断并改进才是复习的核心。在这里我给考生支三招。
  
  提炼存储 优化提取
  
  考生要在老师的带领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备考,进一步熟悉重点知识,有助于巩固知识、考点和方法。解题后回顾过程提炼方法,针对具体特征,结合一般性方法进行优化,提高能力,明确适用范围并储存方法,这适用于典型题。所谓典型题,是指既能考查重要的基本概念,又能考查考生能力的题。比如,模拟试卷的设置是依据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和高考试卷形式命制的,单独看某一套题看不出命题规律和解题规律,将这些试卷放在一起比对分析就能发现命题规律,也能发现同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
  
  各次考试中频繁出现的类型题是高考必考题型或热点问题,考生要将解题方法熟练掌握并在头脑中固化下来。可挑选5至8套有代表性的试卷,把这些试题归类整理,不仅将试卷中典型的题目再熟悉一遍,而且将重点题型和方法提炼出来,归类整理并储蓄记忆,重视通法和一题多法,优化各种方法以便下次解题时快速提取,准确解题。
  
  诊断改错 分类整理
  
  老师可能这样要求过:对错题再反思纠正。但有的考生并不能落到实处,认为花同样的时间不如再做些新题、多见些题型。殊不知,错误往往带有劣根性、反复性。有些错题当时理解了,可能下次解答时又忘记了;有些错误其知识点本身较难理解;有些错误概念容易模棱两可,反复强化才能解决问题。
  
  考生可回想一下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无奈:前一段时间老师刚讲过的或练过的题目,在下一次模拟考试中碰到仍照错不误。这就是错题在暴露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和思想方法的缺陷。只有考前把这些错题都弄清楚,之后的考试中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类错误。考生要牢记,落实是硬道理,找准知识的增长点,不能只会改错,要诊断改错、分类整理。
  
  考生可按照学科、按照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大题等),或按照知识点的考查类别分类。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我诊断的错因,改错并分类整理。接下来要再做一遍错题,这样会发现有些题自己不会再出错了,而有的题隔一段时间还会再做错。这就证明有的知识点已经掌握了,有的还是不太熟练,需要再好好研究。也许考生还会发现,这道题和那道题其实是一个知识点,只不过问法变了,自己就做错了。遇到这种情况,考生要把这个知识点好好再看一遍,把这类题归整在一起,这就是第二次归类。完成这一步,考生会对该学科的学习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
  
  摆正心态 规范改进
  
  备考过程中,考生要完成大量练习或测试,而考试结果往往会带来心态变化,所以要正确看待考试结果,理性接受考试中的失利与挫折。不骄不躁,平和淡定,乐观进取,才是考生该有的心态。如果考生平时在某个方面不够重视,就会产生不良结果。只有重视过程的投入和调控,才能期待良好的结果。
  
  而看诊断改错、分类整理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方式是模拟检测。最后一周考生每科要做2至4套模拟练习,规定时间、规范要求,在练习中摸索技巧,磨练心态,寻找手感,练习答题细节上的规范性,以保持应试状态。
  
  考生要正确认识状态和压力,提高复习效率,考中整体把握题目特征,弄清问题,概括题目要点,找到核心问题;局部推理产生联想,分析每一句(或名词)的涵义,并联想相关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分析设计解题思路,结合题设条件多面分析,多面拟定解题流程;实施操作并自我检查。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考后提高分数,并最终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上一篇:课堂学习为主 自主补习为辅
下一篇:教考时评 高三生要从读书中寻找未来

 

 


我要留言
姓名:
电话:
QQ:
内容:


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1 www.sctimesed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
成都高升桥东路(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驻成都市办事处内)  邮编:610000
电话:028-85096458,85052458 移动座机:13438079236  传真:028-85056498
蜀ICP备09022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