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清华大学106周年校庆之际,中国焊接领域的泰斗级专家、清华大学焊接工程专业的奠基人的潘际銮院士做客《朗读者》节目,携手十余位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校友共同朗读一二·九运动期间,清华大学救国会的着名檄文——《告全国民众书》。
朗
读
者
潘际銮说:“现在我不论走到哪儿,清华还是我的根。(今天)朗读一二·九时期,我们青年学生写了一篇文,叫做《告全国民众书》。”
场内的潘际銮院士,场外的十二位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功勋校友:十三位先生,年龄加起来超过一千两百岁;一篇《告全国民众书》,激昂澎湃不减当年。
“
我们念书的目的就是抗日,救国,回家。
”
潘际銮,1944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他创建我国高校第一批焊接专业,长期从事焊接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我国自行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焊接顾问,也为保证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在2008年奥运前顺利开通做出过重要贡献。
现在,潘老师可以自豪地说:“现在我们中国钢轨的焊接水平,超过世界任何国家。所以我们国家现在,我认为有两个项目可以走出国门,一个是高铁,一个是核电。因为我们做得出来,人家做不出来。”
他一直就在“抗日,救国,回家。”扛起了“焊接”的大家,建立了自己幸福美满小家,“没有国,哪有家!”
“
我们的胸怀是光明的:要以血肉头颅换取我们的自由!
”
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由清华大学救国会起草的《告全国民众书》向全国人民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的爱国宣言。
潘际銮院士回忆:“抗日救亡是当时联大师生的共同目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对于我来说,10岁就穿梭在炮火之中,知道国家要亡了的滋味。所以读书纯粹为了求学问,将来能够救国和报国,功名利禄那时根本没有想过。”
如今,十三位先生共同朗读:“我们的胸怀是光明的:要以血肉头颅换取我们的自由!”场内外的和声与回响,记录了他们浓烈的青春,镌刻下他们深沉的热爱,更将他们报国、教书、育人的事业继续传递下去。
告全国民众书(节选)
亲爱的全国同胞:
华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现在,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
这是明明白白的事实,而举国上下,对此却不见动静。在危机日见严重的关头,不能为时代负起应负的使命。现在,一切幻想,都给铁的事实粉碎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亲爱的全国同胞父老,急迫的华北丧钟声响,惊醒了若干名流学者的迷梦,也更坚决地使我们认清了我们唯一的出路。最近胡适之先生已觉悟了过去主张 “委曲求全”的完全错误,相信唯一的道路,只有抵抗。亲爱的同胞,我们却还要比胡先生更进一步说:武力抵抗,不但是依赖负有守土之责的长官,尤其希望全体民众,也都能一致奋起,统一步伐,组织起来,实行武装自卫。事实告诉我们:民众的地位是更为重要,民众的力量是更为伟大,也只有民众自己,更为忠诚而可靠。
我们,窒息在古文化城里上着“最后一课”的青年,实已切身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创痛的经验教训了我们:在目前,“安心读书”只是一帖安眠药,我们决再不盲然地服下这剂毒药。为了民族,我们愿意暂时丢开书本,尽力之所及,为国家民族做一点实际工作。我们要高振血喉,向全国民众大声疾呼:中国是全国民众的中国,全国民众,人人都应负起保卫中国民族的责任!起来吧,水深火热中的关东同胞和登俎就割的华北大众,我们已是被遗弃的无依无靠的难民,只有抗争是我们死里逃生的唯一出路,我们的目标是同一的:自己起来保卫自己的民族!我们的胸怀是光明的:要以血肉头颅换取我们的自由!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参考 | CCTV朗读者公众号
封面| 灼见公众号
上一篇:如何利用知网系统生成参考文献? 下一篇:他是竺院工高班班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