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瓷器的气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懂得中国文化“,3月18日14:30,着名瓷器修复家,李奇主任,于我校图书馆进行以”瓷器的气质“为主题的演讲。李奇主任通过瓷器修复前后的图片,以修复师角度向同学们引出瓷
“理解瓷器的气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懂得中国文化“,3月18日14:30,着名瓷器修复家,李奇主任,于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进行以”瓷器的气质“为主题的演讲。 李奇主任通过瓷器修复前后的图片,以修复师角度向同学们引出瓷器文化的精妙之处。随后,李奇主任从科学、社会学、人文三大方面详细阐述瓷器的概念。而后,他引用白明先生和秦伟先生的文章段落,并以瓷器各部位的称谓为例,道出瓷器与人类间千丝万缕是联系。 当谈论起瓷器的气质,李奇主任认为其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影响着器物内在的精神世界,进而影响着器物本身。李奇主任以两宋为例,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出发,分析当时社会对瓷器的要求与偏好。李奇主任更强调:不可孤立地看待瓷器。瓷器作为整体工艺的一部分,工艺体系中的内在因素也对瓷器提出改变的要求。例如宋代以“用“为美的主流制作理念导致宋代”极简主义“的形成。 时代性、地域性、品种性、品质性、隐藏性、整体性共同构建起瓷器气质的产生原因。李奇主任借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材质和不同损坏腐蚀程度的瓷器图,向同学们生动直截地展现瓷器的各样韵味。 而后,李奇主任更从瓷器的气质表现面详尽地讲解如何品味瓷器的气质。瓷器各部位的比例及造型决定第一次的眼缘。釉饰则说出了瓷器的年代特点。而瓷器的色泽、布局和画功更能以小见大,看透其品质。观察制作痕迹,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根据瓷器间的不同处与共同点,成为判断真伪的有效方法。李奇主任也列举多个无用的鉴别方法,让同学们全面地欣赏瓷器。 李奇主任将瓷器发展史分为六阶段,为同学们一一讲解。汉至两晋时期,为瓷器的起步阶段,瓷器技艺不够成熟,产地单一,瓷器均以青瓷为主;南北至唐,则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布局,出现丰腴、饱满的风格;至于两宋时代,技术的长时间积累让瓷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古朴纯真、简约却富有拙趣成为瓷器的代言词;元代瓷器的纹饰以潇洒和随性见长,但彩饰开始初次运用;明清时期的瓷器更具有创新,釉上彩与二次烧制工艺使得其拥有更多样的变化;而民国时期的瓷器多仿制,个性化和书画化程度也超出以往水平。 熟悉各时期的瓷器特点,了解各瓷器的工艺流程和类型,加上与瓷器的真实接触有助于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瓷器气质的慧眼。而与前沿理论共进,才能始终品味到瓷器真正的韵味,李奇主任总结到。至此,本次演讲圆满结束。
注:本站大部分内容来自作者原创或转载自大型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提及的观点或态度仅代表原作者,与本站无关。除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外,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先联系原作者进行删除。
上一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传统美德 下一篇:学而思演讲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