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6 11:14
来源:聊课程
原标题:【思维手记】| 6岁,老爸让我收拾自己的房间
6岁,很多小朋友已经成为了一名小学生,6岁,学习意识开始形成,思维能力的锻炼也要开始跟上了
思维,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如同甲骨文一样摸不着头脑。那么独立思维到底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培养起来呢?
让我们从实践中找到答案吧
首先 | 区分一个概念
【命令】【思维】
命令:一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例如:【把机器人放到柜子上】【把帽子挂在衣架上】【吃饭前去把手洗一下】【上课要听老师的话】
这一类的语言,均属于命令型指令,对于锻炼孩子们独立思维能力的锻炼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指引作用,反而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孩子们并不把这些命令当回事儿,最后只能留给家长大人自己做
思维:用思考的方式对话,孩子们的小脑袋就开始思考了。
例如:【你的机器人落在地上了,怎么办?】
【老师在上课,有同学用小纸团跟你做游戏,你应该怎么办?】
【你准备怎么管理你的(玩具)家当】
您一定会想,这些问题6岁的小朋友能听懂嘛!是的,一开始他肯定是听不太懂的,所以才会引发思考。
爸爸妈妈跟我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应该怎么办?我应该怎么回答?
甚至,连答案您都不需要告诉他们,他们会自己找到答案。他们会从已有的事物中找到相似点,然后像学习走路一样,学会思考。发现生活就能发现答案。
危险区
危险从对话开始
您当小孩儿的时候一定不太喜欢自己被爸妈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来比较去,直到现在当大人了您也不太喜欢被拿来和同事朋友们比较来比较去吧。
但是我们传统的学习却是从比较开始的
看这个小朋友已经做好了,(所以你也得做好)——为什么呢?看那个小朋友很乖,(所以你也得乖)——为什么呢?
叛逆,是所有这些“为什么?”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并且找不到答案的情况下,在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的年龄集中爆发的表现而已
那我们应该如何向优秀的家长学习到这些对话的智慧呢?【用观察的方式引导】
小家伙儿,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做什么?
【第一问】第一问主要是引导孩子们去观察事物,观察客观事实。就像当今社会很多人云亦云的现象一般,自己根本不知道追的什么风,就稀里糊涂的掉进陷阱里,主要是因为忽略了对客观事实的辨别能力
【第二问】第二问主要是引导孩子们表达对某个客观现象和事实的内心感受。很多人在交流能力的欠缺都是从小学开始的,观点和结论都被爸妈抢着说完了,孩子们只能剩下死记硬背形成记忆
【第三问】第三问主要是引发孩子们的深度思考,他可能会有想法,也可能现在没有。但是长期以往,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一定会得到大大的提升。当前很多人只能看到“谣言”看不到“理性”导致最后家破人亡者众多,大多和思维局限是有很大关系的
关键啊
所有前边的内容如果遇上这个现实问题,就让人想起一个词语“扯淡”。如果家长自己对思维,独立思想都搞不明白的话,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问题:美国的2亿美元的教育支出,已经支付完成了吗?
在开始和孩子交流对话之前,您可以先做一个小小的测试,看看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辨别真伪的功力大概程度。
这个表格大概不会花费您2分钟的时间,但是绝对可以开启您重新思考事物的视角,祝您好运!
上一篇:家庭藏书20种(非常值得收藏) 下一篇:【家庭教育】- 女儿7岁,问我:“为什么我不能像星星一样飘在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