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动态 |
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四川省全面改薄自查情况 |
发布时间:2017-12-14 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发布中心 |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7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7〕9号)要求,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全省各地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自评,并形成了全省的自查报告。根据通知要求,现将自查报告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7年12月12日至2017年12月18日。公示期间,如有不同意见,请实名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反映。联系电话:028-86110490,邮箱:scjyddb@126.com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12月12日四川省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7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国教督办〔2017〕9号)要求,我省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以下简称“全面改薄”)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自评。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我省高度重视,组织各市(州)、县(市、区)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的通知》和《四川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实施办法》要求,开展了全面改薄工作全面自查,并组织8个督导组,对绵阳等8个市(州)进行了实地督导,涵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民族地区,聚焦各地各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项目规划实施进展情况、项目质量管理情况等。通过各地自查和省上实地督导,实现了全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专项督导的全覆盖,完成了“底线要求”系统填报,自查报告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网站进行了公示。二、“底线要求”达标情况(一)达标总体情况。我省纳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作“20条底线”要求督导管理系统的义务教育学校共17448所,其中教学点8389个。截至2017年11月30日,“20条底线”全部达标学校16808所、达标率96%。其中:教学点8140个、达标率97%;初中3380所、达标率95%,小学13428所、达标率96%。135个县区“20条底线”全部达标,占比66%。“20条底线”中,全省“消除D级危房”等3项指标达标率为100%,“多层校舍建筑楼梯”等16项指标达标率为99%,“学生宿舍配备急救箱”1项指标达标率为98%。(二)基本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全面消除D级危房,校舍质量明显改善,教学仪器、图书等达到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配备要求。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食堂建设、强化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学校生活设施更加齐备。至2016年底,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校舍面积由2013年的7.56 平方米增加到8.54平方米,增加了12.96个百分点;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由922.4元增加到1687.32元,增加了82.93个百分点。近3年累计安排省级专项资金12亿元,支持“老少穷”地区修建教师周转宿舍3万套,乡村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加强对教学点经费保障,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并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补齐短板,区域、城乡、校际间教育差距逐步缩小。目前全省已有126个县(市、区)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三)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全省各地均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2013-2016年共安排省级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8485万元,用于省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建设。目前,全省13个市州、119个区县建立了教育城域网,95%以上的中小学校接入互联网,互联网接入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14324所学校、498万学生、37.6万教师接入“四川省中小学数字校园云平台”,数字图书、虚拟实验、互动教学、学校管理等各项应用逐步深入,“网络学习人人通”空间应用工作也在各地蓬勃展开。(四)教学点办学水平显着提升。合理规划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加强对教学点的经费保障。2012—2016年,省财政累计配套资金33790万元,对全省不足100人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按100人弥补了公用经费,确保了教学点的正常运转。认真落实“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确保所有教学点能应用国家免费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学校普遍开齐了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语文、数学等已有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显着提升。(五)学校大班额问题逐步化解。全省各地积极统筹,合理配置资源、缩小校际差距,切实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截止2016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6人及以上大班额有3.25万个,比2013年减少5400个,减幅14.2%;其中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8554个,比2013年减少5480个,减幅37.3%。今年,我省正式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7〕17号)和《四川省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三、规划实施及进展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我省高度重视全面改薄工作,建立健全了省政府统筹领导,市、县政府具体实施,各级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将全面改薄列入重大民生工程,抢抓历史机遇,狠抓组织实施。强化机构和人员保障,从省到市、县均成立了全面改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先后多次召开全省工作会、视频会、培训会和推进会等专题会议,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加强指导,提高各级人员政策理解力和业务水平,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切实加大投入。根据《四川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年)》,规划总投入230.54亿元。全省脱贫攻坚88个贫困县及其他“老、少、穷”县、丘陵大县共164县的1.06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部纳入规划实施范围。中央和省级规划投入181.6亿元,约占总规划投入的80%;全省119个“老少穷”县规划投入181.2亿元,约占总规划投入的80%。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我省保持项目资金投入只增不减,超规划投入省级专项补助资金,每年安排7.2亿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全面改薄工作。同时,大幅增加民族地区十年行动计划和大小凉山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资金,每年用于上述民族地区薄弱学校建设资金达4亿元,并统筹纳入了全面改薄五年项目规划。另外,为做好教育扶贫攻坚工作,省财政从2016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我省扶贫攻坚四大片区乡乡标准中心校和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各地也积极加大资金投入,攀枝花市对全面改薄校舍建设项目累计支出征地补偿款4411万元,叙永县整合扶贫资金1.86亿用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广元市投入1.4亿元实施“智慧广元”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按照“既要符合其他中央专项资金规定用途要求,又要符合全面改薄中央资金管理要求”的原则,我省还统筹其他中央专项资金29.5亿元,共占可统筹中央专项资金的76%。(三)加强资金管理。印发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资金分配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并强化市、县投入责任。项目规划投入的资金,中央、省、市、县均提前计划,不留缺口,建设项目和内容均逐一落实。通过设立贫困系数等方式,分配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予以重点倾斜。此外,还充分考虑各地工作绩效,严格逗硬奖惩,2015年统筹中央资金6000多万元,对全面改薄工作推进好、绩效得分高的地区给予奖补支持。各地也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学习的经验做法,如广安市建立了“中省补助、市县配套、统筹弥补、税费减免、捐赠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有力保障全面改薄所需建设资金。 (四)项目进展情况。根据我省2014—2018年五年全面改薄项目规划,我省全面改薄规划建设校舍面积1097.94万平方米,采购设施设金额44.21亿元。截至2017年10月底,我省全面改薄已累计投入229.3亿元、投资完成率99.46%%,开工建设校舍面积1081.66万平方米、开工率98.52%,竣工校舍面积977.97万平方米、竣工率89.07%;完成设备采购金额47.91亿元、采购完成率108.39%,已提前4个月完成了国家要求的“到2017年底完成校舍建设和设备采购任务超七成”目标任务。其中,中央专项资金校舍开工面积447.74万平方米、开工率99.43%,竣工面积403.66万平方米、竣工率89.64%;完成设备采购金额20.32亿元、采购完成率94.78%。总体讲,我省项目推进较快,提速明显,在全国排名不断提升,处于西部地区先进行列。四、项目质量管理情况(一)加强制度建设,有序规范项目实施。我省印发了“项目管理办法”、“定期检查制度”等,规范和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建设质量,提高项目效益。2014年以来,坚持落实双月通报和定向调度制度,2016—2017年,以“发点球”方式发出整改通知143份,约谈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县级政府负责人26人次,督促有关地区聚焦问题切实整改。2016年召开项目推进会,今年又组织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交流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促使落后地区增添措施规范项目管理,加快项目进度。(二)严格项目审批,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由教育、财政、发改等部门对申报实施的项目进行联合审核,优先保障基本办学条件不达标学校和纳入年度实施计划的项目;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始终把工程质量摆在首要位置。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依法加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监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严格实行设施设备购置政府集中招标采购。招标采购由县及以上教育部门协调财政、政府采购等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各地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严把质量关,按规定程序合法、合规组织政府招标采购。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力度,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各环节阳光操作,杜绝暗箱操作。(四)严控工程变更,严格决算审计和建档立卡。切实加强工程设计变更、隐蔽工程增减工程量管理,防止随意增加工程量的现象。项目竣工验收后,督促施工单位、项目业主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按程序送财政和审计部门审定,并根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支付工程尾款,及时结转固定资产;按要求在单体建筑物醒目位置设置永久性标牌,设施设备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入账建卡手续,建立设施设备档案,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非正常损坏。(五)开展绩效评价,确保项目效益。今年6月,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和省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选取8个市(州)12个县(市、区), 对其2014-2016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通过对项目决策、管理及效果三类指标考量,对资金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评价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完善制度机制、调整支出结构等相关建议,为今后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各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强化督导检查和公开公示我省出台了《四川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实施办法》和《四川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定期检查制度》,从制度层面对“全面改薄”督导评估、检查作出了明确规定。采取县级自评、市级交叉互检、省级督查的三级督导方式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充分发挥政府教育督导的杠杆作用。2016年9月、2017年6月和10月,省上先后三次成立督查组,对有关市(州)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有效减少项目执行偏差,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益。全省各地认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抓好信息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四川教育网开设了网络宣传专栏,公开公示内容齐全,通过领导讲话、重要文件、工作简报等版块,累计刊发信息151篇;编发工作简报24期、信息动态26期,宣传各地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同时,主动向多家主流媒体解读政策和通报实施情况。各地通过全面改薄专门网站、地方电视台、板报等积极宣传全面改薄有关政策,公示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公告项目推进进度,通过设置监督电话等,广泛收集社会建议,努力营造项目实施的良好氛围。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下一步打算我省是西部人口最多、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有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羌族聚居区。尽管我省全面改薄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各地在推进过程中仍不平衡,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部分项目需要调整。由于部分地区规划项目因自然灾害、城乡规划调整、生源变化等不可抗力原因,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年脱贫攻坚摘帽县要提前一年完成规划任务的要求,需要进行调整或另行选址建设。(二)地方财政较困难。我省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也是全国重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地震灾区和贫困地区,地方财政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转状态,我省全面改薄还需投入大量资金,特别是凉山彝区资金缺口较大。(三)大班额问题仍然存在。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等,县镇教育资源紧张,部分城区和乡镇学校大班额和超大班额问题依然存在,实现2018年基本消除超大班额、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的目标任务艰巨。下一步,我省将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进一步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面改薄目标任务。进一步精准扶贫扶弱,结合教育精准扶贫要求,把全面改薄与脱贫攻坚教育类建设项目深入结合,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大推进力度,特别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贫县和脱贫攻坚脱帽县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我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解决问题短板,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标的同时,编制全省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督促各地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力度,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确保全省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实现所有班额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推动全面达标,依托“全面改薄”、“十三五”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工程等系列工程项目,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逐步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办学标准。上一篇: 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补报名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 四川省2017年下半年国家中小学资格考试 面试报名补充公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