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科院获悉,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带领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对最新天文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了暗能量随时间演化的证据。此发现表明暗能量的本质有可能不是爱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宇宙学常数”,这对暗能量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该成果于8月底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天文专刊上,9月5日在该刊的“新闻与观点”栏目又在线发表了国际知名学者撰写的解读文章。
揭示暗能量的物理本质是现代科学中最重大的课题之一。暗能量的物理性质体现在其“状态方程”中,即暗能量的压强与能量密度的比值。在传统的真空能—冷暗物质宇宙学标准模型中,暗能量是爱因斯坦在1917年提出的“宇宙学常数”。在此模型中,暗能量不具有任何动力学性质。
2016年,赵公博带领国际大型星系巡天SDSS-Ⅲ(BOSS)合作组,利用最新观测数据和新方法,在宇宙演化的多个时期,以高精度测量得到了重子声波振荡(BAO)信号。
基于此测量,赵公博领导的国际团队利用其开发的暗能量重建方法在3.5个标准差水平发现了暗能量状态方程随时间演化的证据。这意味着暗能量的本质可能不是真空能,而是某种动力学场。
据介绍,暗能量的动力学性质还需要下一代大型巡天观测的证认。未来5—10年内,科学家期待世界上最大型的星系巡天eBOSS项目(赵公博担任此项目领导者之一)、DESI项目(国家天文台是合作伙伴单位)、PFS项目(国家天文台是合作伙伴单位)等能够帮助人类揭开暗能量之谜。
上一篇:黑洞“食量”变化使类星体快速消失 下一篇:科学家发现超级大黑洞 质量或比太阳大10万倍
|